转到内容 前往主导航 去搜索 更改语言

主页>「舞台设计美学」>「舞台设计美学」>舞美设计的“肌理”的效果

舞美设计的“肌理”的效果

[引言]  肌理一词在英文中为texture,指(织品的)质地, (木材, 岩石等的)纹理, (皮肤)肌理, (文艺作品)结构。汉语中的这个词应是从法语matiere①直译过来的,广义上有物质材料之意……

舞美设计的“肌理”的效果

图文 / 灵境舞美工作室

  肌理”一词在英文中为“texture”,指“(织品的)质地, (木材, 岩石等的)纹理, (皮肤)肌理, (文艺作品)结构”。汉语中的这个词应是从法语“matiere”①直译过来的,广义上有物质材料之意。因此,“肌理” 无论在英语还是法语、或者是在汉语中都是指物质的纹理结构所呈现的形态。如果从织品的“质地”看,似乎是构成质料的呈现,但是从岩石、木材、皮肤和文艺作品的“纹理”和“结构”看,似乎意味着是“形式”。舞美设计而在视觉艺术中,肌理也是由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处理手法形成的,应该说是集质地、形式于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概念。

  在当代艺术中,不论是绘画、设计、建筑、音乐、雕塑、陶瓷,甚至包括语言的艺术,都有人试图借助“肌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其中大体有两种有关于“肌理”的意义。一,广义的意义:“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 ,如树皮的纹理 、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二,狭义的意义:它是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等。这后一种 “肌理”在绘画中,舞美设计还包括传统的笔绘的“肌理”与非笔绘的“肌理”两类。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肌理”, 仅限于造型艺术,主要是侠义的、对于中国画以及架上绘画等平面艺术而言的用笔绘和非笔绘的方式作出的画面效果这一类。目前,在绘画艺术中,“肌理”的概念已不仅是对传统笔绘语言的一种概括,而且扩展成对更广泛的创造性语言的一种诠释。

  “肌理”的创造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工具,二是材料,三是手法。尽管,肌理在当代的艺术史中,是以张大千、赵无极、刘国松的山水画所呈现的冲击力很强的“肌理”效果被大陆的国画界所加以重视的,但是在历史上,宋人早已开了先河。画论中有这样的描述:“米南宫多游江湖,每卜居必择山水明秀,松柏茂郁处。其初不能作画,以目所见,日渐摹仿之,遂得天趣。其作墨戏,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梗,皆可为画。”舞美设计②这就是说,早在宋代,米芾为了愿望中的“天趣”,而采用了毛笔之外的东西作画。这是为了理想的画面效果而脱开毛笔的限制、刻意运用其他工具去创造新的“肌理”语言的举措,是改变工具的方式。同样,在古代画论中还有洗涤画面的记载,这是改变手段的一种方式。不论是米芾的“不专用笔”还是对画面的“洗涤”,都是为了追求绘画的肌理效果。这表明,寻找非笔绘的途径做肌理效果在古代已经开始,舞美设计只是因为不太多见而被人忽略罢了。


相关业务:

北京遥在灵境国际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官网 > 全息多媒体演艺 > 「灯光设计/舞美设计」 > 「舞台设计美学」 >

档案